
新華社武漢7月4日電題:全城動員打響持久戰(zhàn)——武漢多措并舉防汛排漬保民生
河流水位半天跳漲5米,多處潰口周邊村莊汪洋一片;城區(qū)漬水路段交通中斷40多處,有居民小區(qū)積水最深1.5米……罕見特大雨情汛情,讓江城武漢險情災情不斷。
面對巨大汛情考驗,武漢市發(fā)出全市動員令,打響防汛持久戰(zhàn),全力以赴防汛排漬保民生。
搶急險:疏散轉移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不到12小時,舉水河水位猛漲5米!
源起大別山麓,流經武漢新洲的舉水河,是鄂東地區(qū)匯入長江重要支流。連日暴雨讓舉水河水位跳漲,新洲段刷新歷史最高水位,出現5處潰口、多處險情。
記者在受災最嚴重的新洲區(qū)三店街現場看到,部分村莊已成汪洋,洪水漫過民房一樓。在舉水河支流沙河辛沖段潰口處,約5米多寬的水泥堤壩被洪水攔腰斬斷,十數棵大樹被連根拔起,一臺大貨車倒扣在潰口下游稻田里。
武漢市防汛指揮部負責人介紹,入梅以來武漢遭遇第四輪強降雨,持續(xù)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大。總體強度近年罕見,中小河流全線告急,局部地區(qū)險情災情不斷。
在受災最嚴重的新洲區(qū),23個村莊被淹。當地迅速集結上千名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攜帶沖鋒舟與橡皮艇火速救援。
在與當地干部群眾協同配合下,新洲區(qū)轉移疏散受災群眾5萬多人。方便面、火腿腸、礦泉水等應急物資,源源不斷運至各安置點。
強降雨和上游洪水使長江武漢段水位不斷上漲。散居在長江江中天興洲上的280多位村民急需轉移。
從2日傍晚開始,武漢市基層干部與民兵開始上洲,挨家挨戶組織村民整理物品、有序轉移,拉網式巡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武漢公交集團緊急調用6臺公交車,幫助天興洲上所有村民攜打包物品轉移至城區(qū)。
剛從天興洲上轉移出來的76歲村民曾慶榮說,轉移到安置點后,民政部門還發(fā)放短袖短褲、感冒藥、創(chuàng)可貼,“考慮很周全,大伙都安心”。
排漬水:全員上崗力爭“雨停水退”
連日來,幾張反映女交警雨中赤腳執(zhí)勤、疏導交通的照片在微博上廣為傳播。這位讓網友紛紛點贊的女交警,是東湖高新區(qū)交通大隊三中隊警官韓玲。
韓玲說,2日上午,光谷片區(qū)不少路段積水,她徒步1公里多趕到執(zhí)勤點,多次脫鞋倒水后,索性光腳指揮,“這些我們都習以為常”。
瓢潑大雨中,交警站崗協力推車、水務部門全員出動、消防官兵水中背人……一個個冒雨涉水執(zhí)勤的場景與普通工作人員的付出,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減輕暴雨對城市的沖擊。
據統計,從6月30日至7月3日,4天內武漢市內降雨量最高區(qū)域達424毫米,約占武漢年均降雨量的三分之一。
持續(xù)大暴雨讓武漢湯遜湖水系包括湯遜湖、南湖等湖泊水位持續(xù)上漲,湖泊調蓄功能已經飽和。加上部分建設工地圍擋施工影響,部分城區(qū)出現大面積漬水,高峰時段中心城區(qū)出現29處漬水,市內多處路段大小車輛無法通行。
城市排漬Ⅱ級應急預警啟動、多處泵站連日滿負荷抽排、近兩千水務人員巡查排水,一系列排漬舉措使城區(qū)大部分漬水點做到“雨下水排、雨停水退”。
漬水最嚴重的2日當天,車輛無法通行的漬水路段,從午間最高峰的45處,到晚間10時減至15處。
在武漢天河機場進出干道、光谷金融港等嚴重漬水區(qū)域,當地還組織公交車、貨車等大型車輛涉水擺渡乘客行人,盡力保障市民交通基本出行需求。
保民生:全城動員打響防汛持久戰(zhàn)
特大雨情汛情,對城市日常運轉與應急保障是一次巨大考驗。武漢市防汛指揮部發(fā)出全市動員令,全力以赴防汛排漬,確保城市生命線安全、大動脈暢通,保障城市運轉和市民正常生活。
武漢市教育部門發(fā)布暴雨天氣停課通知,要求4日全市各校停課、暫停學生一切活動,保證全市約70萬中小學生安全。不少城區(qū)已安排中小學校、幼兒園組織學生提前放假。
暴雨漬水中,城市地鐵成為市民出行大動脈。武漢地鐵網102座車站提前儲備好各類應急物資,全面進入防汛狀態(tài)。在日運送乘客量超過140萬人次的狀態(tài)下,軌道交通保持平穩(wěn)、暢通運營。
不少市民在暴雨中自發(fā)行動起來,攜手相助,傳遞溫暖。當海軍工程大學官兵雨中搶險時,新洲區(qū)邾城街20多個愛心人士自發(fā)送來飯菜、饅頭、飲料;一批戶外越野車愛好者自發(fā)組成民間救援隊,前往各個漬水路段巡邏,義務運送行人、拖運車輛。
連日暴雨導致武漢部分蔬菜基地被淹,武漢本地蔬菜供應量有所減少。針對菜價可能大幅波動的情況,武漢市組織本地蔬菜搶收,加強外地蔬菜調運,加大市場供應,抑制菜價上漲。菜市場上,胡蘿卜、青椒等部分品種蔬菜價格還有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