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级中文字幕hd|色欲国产AV一级毛片|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美女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麻豆一区区三区四区产品麻豆|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三楚人物
楊學榮:百歲教授的愛國情
2018-01-21 09:46:55   來源:華大在線

12月21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學榮先生百年壽辰座談會在該院召開,學校領導、學院負責人、師生代表、楊學榮先生的學生及家人等40余人參加,共同祝福先生百歲生日快樂。


                                      愛國:女兒取名叫“勝英” 小兒子叫“超美”

   楊學榮祖籍福建永定,1915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西省安遠縣版石坊一間小煙草店。1922年,他進入版石重華小學讀書,后因故輟學。此后,到唐心余先生開辦的家館接受傳統(tǒng)教育達8年之久。唐心余先生是他畢生難忘的第一位恩師。
     1936年,楊學榮以前三名考入贛南中學學習,次年爆發(fā)7.7事變。出于樸素的愛國熱情,贛州的中學生成立了中華抗日革命青年同盟軍,楊學榮積極投身抗日運動。后來,抗日主要成員受到打擊迫害,他被迫退學。
    1938年春,楊學榮得到族人楊福祥的幫助,轉學插班到南雄中學。1939年春季畢業(yè),考上遂川的江西高中。1939年畢業(yè)前夕,他在學生會組織的五四青年節(jié)演講比賽大會上發(fā)表抗日演講,受到校方警告。后前往廣西桂林,以抗戰(zhàn)流亡學生名義借讀于桂林高中,于1941年冬畢業(yè)。
    其后,楊學榮到桂林省立圖書館當助理編目干事。不久,他考入培訓遠征軍翻譯為主的公費東方語、越語系兼修法語的培訓班學習。期間,他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和墻報主編。
    1942年,楊學榮由國文老師孫福熙先生帶領,去昆明中法大學理學院學習。投奔到理學院院長兼生物系主任夏康農先生門下,在生物系就讀。由于沒有經濟來源,他曾在理學院圖書館當工讀生。
    抗戰(zhàn)勝利后,1946年夏中法大學遷回北平。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進步學生籌組民主青年同盟(民青),開展學生運動,成立了“六二全國大罷課最高行動委員會”。中法大學分工負責聯(lián)絡部,楊學榮代表中法大學參加會議,成為民青的一員。后經人介紹,在駐南京的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謀得一個助理編輯的職位。
    1948年夏,平民教育促進會一位姓唐的同事調任廣西南寧教育學院圖書館館長,邀楊學榮去任該館的西文編目員,幫其編完近萬冊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贈與的英法文圖書后,改任該院博物系助教。
    1949年深秋,經教育學院中共黨團組織介紹,楊學榮應邀前往桂西辦學,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qū)縱隊桂西指揮部駐地—平沿縣古河鎮(zhèn),他被委任為桂西干校指導員及桂西日報總編。百色解放后,奉命負責接管原國民黨的西南日報,任總編,負責報社日常工作,恢復了報社的正常運轉。這段時間正值二野劉鄧大軍進軍云南,報社負責過境大軍所需報刊資料供應。
    楊學榮雖已百歲,但仍口齒清晰、思維清楚。他調侃說自己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市井小兒”最終能成為一名教授,并且以相當健康的身體過百歲生日,首先要感謝祖國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楊學榮一生熱愛國家,從他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叫“勝英”,小兒子叫“超美”,就可見一斑。他謙虛地說,大家對他的“溢美之詞”他承擔不起,只覺得自己做了一點點事情,而且希望在有生之年還可以做一點工作。談及他的坎坷經歷,他說:“這比起祖國母親所經歷的都不算什么?!?/p>

治學:培育高蛋白水稻品種 年過八旬下田選育稻種

云南解放后,南寧教育學院合并到廣西大學,考慮到自己是做自然科學的,楊學榮申請辭去報社工作,于1950年4月回到合并后的廣西大學,在校本部做政治學習委員工作。1950年下半年,博物系改為生物系,并遷到農學院上課,他任生物系助教,協(xié)助系主任處理一些日常工作。

1951年夏天,生物系擬新開設植物生理課,楊學榮被派往北京大學生物系,師承羅士韋先生學習高級植物生理學和植物生物技術。在北京大學學習兩年,擴大了知識和技能。期間,全國進行院系調整,廣西大學生物系被調整合并到華中師范學院。1953年夏,楊學榮回到華中師院生物系工作,教授植物生理學課程。當時華師沒有開過植物生理學這門課,學院給了四千元人民幣作為開設這門新課的開辦費,經過一番精打細算,植物生理學在當年下學期正式開課。

1955年夏,學校開展肅反審干工作,楊學榮被停職反省。半年后,審查完畢,郭抵副院長親自談話,勉勵楊先生放手工作,不要有顧慮,同時由助教升為講師,又派去北京參加首次植物生理學年會,他在會上作了發(fā)育生理的專題報告。當時審干之后,由于種種原因,他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直到1977年改革開放后才得到平反,并晉升為教授,1987年作為正廳級干部離休。

楊學榮一直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長期教授植物生理學課程,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受到師生的好評,主編出版了《植物生理學》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這是文革后不久人民教育出版社相繼發(fā)行的三套《植物生理學》教材之一,在國內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學術影響。

楊學榮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學生,桃李滿天下,許多人成為學科領域帶頭人和中學骨干教師。同時,他堅持開展科學研究,從事水稻花藥培養(yǎng)和單倍體育種,培育了高蛋白水稻“華03”等優(yōu)良品種(品系),創(chuàng)制了水稻組織細胞“通用培養(yǎng)基”,受到國內外同行關注,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

1982年,楊學榮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到1987年離休,共帶了四位碩士研究生,分別是何光源、李學寶、扶惠華、楊廣笑。目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取得較大的成績,成為學科帶頭人。湖北省僑聯(lián)常務副主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何光源作為國內學生代表首先向老師表達了感激和祝福之情。為此,他特地寫了一首《師恩頌》現(xiàn)場朗誦:“諄諄教誨耳邊響,三十二年前伊始;師恩師魂澆灌處,圣地華師校園殊。”扶惠華博士為了給老師祝壽,專程攜先生從美國趕回,作為國外學生代表,她說:“老師言傳身教,除了手把手教會我做學問,更教會我做人。”
    1987年,楊學榮退休后,仍長期堅持從事水稻育種研究,選育出一些優(yōu)質稻品種,在多省種植。直到1996年左腳不慎受傷,不能親自下田選育稻種為止,當時他已是81歲高齡。
   楊學榮為華中師范大學生物系學科發(fā)展,特別是植物生理學科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系友和楊先生的1979級學生,該校副校長蔡紅生教授向楊學榮先生表達了敬意,也轉達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979級學生們對楊先生的祝福。 

養(yǎng)生:生活寧靜淡泊樸素 打太極幾十年
    楊學榮今年百歲,老伴姚老師90歲。姚老師退休前是學校夫婦幼兒園的保育員。兩位老人至今沒有請保姆,而是靠自己買菜做飯生活。兩位老人的生活簡單樸素,“我們吃的飯很普通,沒有什么特殊的,以蔬菜水果為主,也吃魚和大肉”,姚老師說。
    問及楊學榮老人的養(yǎng)生訣竅,姚老師說:“沒有什么訣竅,他生活有規(guī)律,每天9點多就睡覺,早上5點多起床。他比較注重鍛煉,打太極拳幾十年了,現(xiàn)在年齡大了,冬天衣服多,打不動,夏天打一下。但他每天都至少上下樓梯兩次,我們家在7樓住,他每天都爬樓梯鍛煉。”
   “除了鍛煉,他喜歡讀書看報看電視,愛學習愛思考。他還喜歡養(yǎng)花,花養(yǎng)的很好,他不干家務活,就是養(yǎng)花”,姚老師說,“他自控力強,再好的東西也不多吃。家里一日三餐是我做的,很普通”。
    姚老師介紹,楊學榮雖不做飯,但自己做糊糊,還有營養(yǎng)糕。因為他是研究植物生理學的,知道各種植物果實的營養(yǎng),所以就自己制作了營養(yǎng)糕,里面有水果、枸杞等十余種。
    女兒楊勝英認為,父親能長壽除了自身保養(yǎng),也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桂子山的環(huán)境。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桂子山樹木成林,空氣清新,有益于身體健康。該校離退休工作處負責人說,截至今年10月底,90歲以上的離退休教師有36人。
    曾經的學生、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廣笑則認為楊學榮老師的心態(tài)很值得學習:“老師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遠遠超出了我們這一輩人。老子、莊子的思想深深影響著他,讓他豁達地面對生命中的起伏?!?/p>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