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目訓練——
更加貼近實戰(zhàn),注重軍地互聯
“洪峰過后,周家河至新街口段水情不明,你部迅速展開水面搜索?!苯?,湖南省常德市組織“澧水-2019”民兵防汛搶險跨區(qū)機動演練,9個縣(市、區(qū))1000多名民兵攜帶70艘沖鋒舟、9架無人機、87臺各類車輛投入演練。
“此次演練只有導調文書,沒有固定腳本,采取實案推演、空間移位、全程考評的方法實施。”演練總導演、常德軍分區(qū)司令員李輝忠說,常德市河流多、堤線長、流量大,他們重點對編隊航行、搶筑子堤、封堵管涌、水面搜救、失控客輪救援5項行動內容進行隨機導調。
貼近實戰(zhàn)、務求時效是“澧水-2019”演練的一大亮點,但這并非常德專屬。在1000多公里外,檢查抗洪工作的四川省成都警備區(qū)政委李力生介紹,鑒于四川省雨季較長,發(fā)生山洪泥石流的自然災害幾率增大,他們對急流救援、溺水急救、舟艇編隊等課目進行重點訓練,已完成舟艇操作、繩索運用、水上搜救等6大類19項訓練任務,積極做好抗大洪、防大災、排大險的準備工作。
在抗洪演練中,各地民兵分隊還注重強化與地方應急救援力量、現役部隊的協調對接。云南省打破以往行政區(qū)域界限,劃出抗洪搶險重點責任區(qū),對軍地多種應急救援力量實施科學編組,建立軍警民應急救援演練制度,聯合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演習,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聯動意識和協調能力。江蘇、福建、重慶等地建立軍地防汛信息共享機制。
裝備器材——
告別“老破少”,擁抱“高大上”
在新質民兵力量建設帶動下,民兵抗洪搶險分隊的裝備器材有了長足進步。
空中,無人機在天空盤旋,不間斷偵測掃描下方河面汛情變化;地面,偵察機器人、信息采集車、應急移動通信車與無人機“遙相呼應”,時時傳遞汛情信息……不久前,山東省德州市民兵防汛搶險演練在黃河譙莊段緊張進行,參演裝備讓記者眼前一亮。
“參訓人員只有167人,比往年減少一半,高科技裝備成為提高防汛能力的‘倍增器’?!钡轮蒈姺謪^(qū)司令員劉志剛介紹,他們還采用越野性能強、保障效率高的新型野戰(zhàn)炊事車,5人同時作業(yè),1個小時就可制作加工出300人的飯菜,任務官兵不再“喝冷水、吃泡面”。
黃河平陰段位于黃河譙莊段下游。6月27日,山東省平陰縣民兵在此進行抗洪防汛演練。“這是鉛絲網片,先把它鋪在裝載機鏟斗內,再由滑移裝載機填石封籠,最后用裝載機拋至出險部位就可堵管涌?!比宋洳坎块L趙開利介紹,鉛絲網片是為應對天然石料不足而研制的新型防汛護堤材料,具有外殼強度大、內芯堅實、耐沖抗撞等特點。
“裝備正在告別‘老破少’,擁抱‘高大上’。”湖南文理學院無人機研究所所長、無人機民兵中隊長肖次明介紹,“澧水-2019”演練采用眾多新型裝備,除無人機、沖鋒舟、漂浮式救生繩之外,他們還研發(fā)了新型干粉滅火彈,遇著火失控船只,投放兩枚即可控制明火。
人才隊伍——
從嚴從難摔打,提前足量儲備
當前,民兵隊伍正向精干高效轉型。為適應新形勢,各地普遍在抗洪防汛演練中加強了對民兵技術和訓練骨干的選拔與培養(yǎng)。
6月上旬,江西省上饒市信江江面,6艘沖鋒舟一會兒“一”字縱隊疾速航行,一會兒“S”形迂回穿梭……民兵隊員操控沖鋒舟認真訓練,相似的訓練場景也在鄱陽縣鄱陽湖韭菜湖區(qū)域上演。
“我們劃片組織民兵水上應急救援力量集訓,為全市儲備操舟手?!鄙橡堒姺謪^(qū)戰(zhàn)備建設處參謀胡偉介紹,上饒江河湖泊多,過去防汛,由于沖鋒舟操舟手緊缺,需從全市范圍抽調。近年來,他們加大單舟操作、編隊航行、水上緊急避險等重難點課目訓練,培養(yǎng)了700余名沖鋒舟操舟手,分布在200余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
今年,四川省成都警備區(qū)充分吸取去年轄區(qū)金堂、邛崍等地區(qū)因強降雨出現嚴重內澇的教訓,自6月初起修改完善各類險情應急預案,組織部分縣(市、區(qū))民兵應急救援保障分隊50名骨干到龍泉驛區(qū)磨子灣進行水上強化訓練,還選拔精通水性、經驗豐富的民兵與民間救援力量組成抗洪搶險突擊隊。
黃河平陰段抗洪演練中,平陰縣黃河河務局、縣水務局、縣自然環(huán)境局的技術人員同時參訓。在為期一周的訓練中,他們全程接受監(jiān)測管涌、決口堵封等課目訓練,指揮和執(zhí)行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責編:陳羽、黃子娟)